絲綢之路,一條從兩千年前歷史深處蜿蜒而來的道路,越過大漠高山、戈壁草原、峽谷激流,迎著無數個長河落日,伴隨著若隱若現的駝鈴聲,把亞洲和歐洲、東方和西方的文明緊緊地聯結在一起。今天,無數游客來到這里聆聽歷史的回音,感受文化的魅力。
進入暑期以來,甘肅各地旅游持續火爆:世界文化遺產莫高窟屢屢突破單日最大游客承載量上限;甘南藏區,草原公路迎來最大自駕游車流量;張掖市丹霞景區游客突百萬人次。據最新統計,甘肅省8月接待游客5300萬人次,同比增長23.2%,旅游收入390億元,同比增長29.4%。
這片古老的土地正在煥發騰飛的新活力,千年的絲綢之路正邁向精彩的“新旅程”。
文旅激活古韻新風
作為絲綢之路上最為耀眼的明珠之一的敦煌,擁有莫高窟、榆林窟等享譽中外的藝術寶庫,鳴沙山和月牙泉等獨特的自然地理景觀,是文化資源和旅游資源高度融合的地方,吸引著無數的游客,僅8月份就有近180萬人次。
在敦煌,旅游駐場演出已有三臺,《又見敦煌》《絲路花雨》《敦煌盛典》用現代舞臺語言講述古老的絲路故事,再現千年歷史,架起古代和現代的橋梁,得到觀眾的認可。《絲路花雨》今年銷售額增長將超120%,《又見敦煌》創造一天連續演出12場的新紀錄。
“甘肅自古以來就是東西方的貿易大通道和文明大動脈,四大文明交匯融合。”甘肅省省長唐仁健曾總結甘肅文化旅游資源有四個特點:“老天爺”賦予了得天獨厚的自然遺產、“老祖宗”留下了獨一無二的人文遺產、“老百姓”創造了獨具風情的民俗文化、“老前輩”開創了獨樹一幟的紅色文化。新時代,甘肅作為“絲綢之路經濟帶”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我國向西開放的重要地區和區域合作戰略基地,承接著共建絲路的歷史榮光和千載難逢的發展機遇。
創新促進提質增效
打開中國地圖,甘肅狹長的地勢就像一柄精致的“玉如意”,鑲嵌在中國西北廣袤的土地上。武威、張掖、酒泉、敦煌——這是2000多年前漢武帝親自設立命名的“河西四郡”。今天,這4個城市之間的自駕游線路是無數自駕旅游者的向往。
作為旅游資源大省,甘肅的旅游景點比較分散,未能形成資金合力,資金投入效率還有待提升。
“我們的旅游資源綜合排名在全國第5位,可旅游收入卻排在倒數第5位。”唐仁健談及甘肅如何把旅游資源大省加快建設成旅游強省時說,前5名與后5名,是甘肅旅游的尷尬境地,但差距也是潛力,要把差距轉化為潛力,把潛力轉化為發展動力。
“快速發展的甘肅省文化旅游亟須提質增效。”文旅部部長雒樹剛在甘肅調研時提出,要立足人民群眾對文化和旅游的需求,充分激發文化旅游資源潛力,大力發展全域旅游和鄉村旅游、研學旅游、休閑旅游、康養旅游等業態,大力改善旅游場所的基礎設施,提高接待和服務水平,使旅游環境更加個性化、舒適化和便利化,推進文化旅游融合發展。
正是看好甘肅的旅游資源和發展潛力,洪泰文旅與甘肅文旅集團簽署合作協議,將共同推進甘肅全域旅游房車智能產業升級項目。通過資本投入、技術植入、模式輸入、房車引入和游客導入五大路徑,促進甘肅全域旅游產業升級。
文化賦予發展新動能
不再是傳統具象的沙漠和駱駝,而是在主海報上增強設計感,提取黃土高原、廣袤草原、茫茫戈壁、潔白冰川的主要元素和色彩,抽象成多彩交匯和民心相通——剛剛結束的絲綢之路文博會和國際旅行節主海報的小變化,展現著甘肅文旅升級換代的新創意,力求創作一幅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新畫卷。
甘肅省委省政府將文旅產業作為國民經濟的戰略性支柱產業、現代服務業的龍頭產業和十大生態產業的首位產業來培育。
“要發揮后發優勢,通過引外智、用外資、借外力,積極開展協同合作,提升開發利用水平,變資源潛力為發展增量,助推文旅產業升級取得新突破。”甘肅文旅集團董事長石培文認為,甘肅省委省政府下決心成立甘肅文旅集團的初衷,就是“抓龍頭”,堅持開放合作,加強對外交流與合作,把全國,甚至全球的優質資源、優秀企業、專業人才引進來,為甘肅全域旅游發展注入新動力,為經濟發展注入新動能。
為發展鄉村旅游,甘肅文旅集團聯手洪泰文旅,計劃用三年時間,在甘肅全省建設300個房車微營地,安裝3000臺水電樁,同時提供6000臺房車使用,可帶動全國50萬車次來甘旅游,既完善甘肅自駕游基礎設施,豐富文旅產品供給,提高旅游服務水平;還將加大旅游扶貧力度,帶動精準扶貧戶2000戶,間接拉動全域旅游和鄉村振興消費20億元,促進幸福產業和美麗產業為百姓致富增收。
發展文化旅游,甘肅將圍繞“絲路文化”主題,把絲路上的歷史文化名城天水、平涼、蘭州、武威、金昌、張掖、酒泉、嘉峪關、敦煌打造成重要旅游目的地,把莫高窟、嘉峪關、麥積山、崆峒山、黃河三峽、黃河石林、張掖丹霞、武威雷臺等知名景區打造成絲路旅游精品,規劃甘肅絲綢之路旅游帶、黃河華夏文明旅游帶、長城生態文化旅游帶等7條精品文化旅游帶。
甘肅是紅軍長征時活動時間最長、通過的紅軍部隊最多的省份,英勇的紅軍戰士留下許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跡。開發自駕游的新線路,既讓更多人去感受和體驗紅色文化,還能增加當地群眾的收入。目前,從甘南、隴南到高臺,一條紅軍長征的紅色旅游線路已經設計完畢。下一步就是把沿途的基礎設施建起來,把微房車營地建在貧困戶的家門口,通過為貧困戶安裝水電樁為游客服務,讓綠水青山真正變為老百姓的金山銀山。
(光明日報記者 張玉玲 宋喜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