嶺南明珠體育館
今年6月5日,第二批省級全域旅游示范區名單公布,禪城區成功上榜為佛山全域旅游的發展添上重要的一筆;當月,首批粵港澳大灣區文化遺產游徑公布,佛山兩段游徑入選彰顯了佛山文化保護傳承與旅游相融合的成果……隨著國內疫情逐漸好轉,佛山文旅事業按下復蘇的“快捷鍵”,各項工作取得不錯的成績。
數據顯示,1~5月,佛山旅游收入127.13億元,接待國內外游客1057.42萬人次(未包含本市人次)。可以說,從全域旅游的推進到公共服務體系的完善再到文化保護和傳承,佛山用實際行動展示了文旅體事業的活力。未來,佛山市文化廣電旅游體育局將圍繞“一區三城一中心”建設和眾多特色文化資源,著力打造高質量文化導向型名城、大灣區旅游目的地名城和體育賽事名城。
多業態融合促發展 創建全域旅游樣本
“這流光溢彩的真是太好看了!”7月1日晚,世紀蓮、坊塔等地標相繼亮燈,正在夜跑的羅先生趕忙停下腳步,一邊用手機記錄這光影時刻,一邊忍不住地贊嘆道。6月8日晚,潭洲水道夜游項目試航,音樂、美食、風景讓市民對佛山夜游產生了期待。5月19日,“佛游味勁·十大精品旅游線路”公布,掀起了游佛山的小高潮……在疫情下,多業態融合為佛山全域旅游發展注入了活力。
受疫情影響,佛山旅游市場仍處于復蘇中,不過在佛山市文廣旅體局高效有序的安排下,佛山全域旅游展現出新風采。今年6月5日,第二批省級全域旅游示范區名單公布,禪城區成功創建省級全域旅游示范區,為全域旅游的發展添上重要的一筆。佛山通過重點推進特色村落景區化、推動酒店“升星”和特色街區集聚化、大力發展夜間經濟、深挖旅游資源、探索文旅多領域融合發展等,全面展示全域旅游資源及魅力,最大化曝光佛山旅游形象,激發全域旅游發展新動能。據悉,接下來,佛山將以“旅游+”發力多業態融合,推動全域旅游向縱深發展,逐步形成創建全域旅游示范區的樣本。
不僅如此,為了恢復旅游市場,佛山推出了近5億元文旅企業稅費減免政策、聯合銀行機構為文旅企業量身定制100億元的金融貸款產品、為來佛山旅游的游客購買5000萬元新冠肺炎“防疫險”等措施。同時,各景區也通過搭建網上商城、與網紅主播合作“帶貨”、順勢調整企業結構等線上方式探索“云消費”新模式。正因為如此,在7月召開的“2020TPO城市視頻會議”,佛山成唯一一個受邀出席并在國際會議發言的中國城市。
打造“世界功夫之城” 建武術文化旅游圈
每天早晨,中山公園內就會聚集著一些習武之人,他們或打著太極或練著詠春,一天的滿足感便在這一招一式里。鴻勝堂旁邊的一塊空地上,每隔幾日總會來一群人練習醒獅,他們用閃挪騰移的動作,展示著佛山功夫的技巧和力量……從公園到空地再到街巷,功夫融入了佛山人的生活里,也成為外地人感受佛山活力和魅力的重要名片。今年5月,《佛山市加快建設“世界功夫之城”實施方案》(以下簡稱《方案》)印發,為佛山世界功夫之城的建設注入了強心劑。未來,隨著佛山功夫博物館、功夫中心等建成,市民和游客將有更多途徑來感受佛山的功夫活力。
《方案》顯示,功夫中心將集武術博覽、競賽表演、學術研究交流、功夫文化旅游等功能于一體。未來,功夫中心將被逐步打造成為國家級甚至國際級武術文化產業園區。據悉,功夫中心規劃建設佛山功夫演藝中心、功夫特技表演和訓練基地、功夫康養中心、功夫文化街等功能區域,力爭建設成融武術、養生、健康產業、旅游等為一體的文化產業聚集區。而佛山功夫博物館則是作為佛山功夫文化和對外交流的展示窗口,全面宣傳推介佛山武術歷史文化和傳承發展。籌建的嶺南武術文化研究中心,將成為政府智庫,服務學科發展和人才培養,促進武術文化事業和產業發展。
不僅如此,為了打造具有影響力的功夫電影品牌,佛山每年定期舉辦有影響力、高規格的中國(佛山)大灣區功夫電影周,將其塑造成國際性的功夫文化品牌活動。依托現有的影視、功夫基礎,佛山在建設功夫影視片區的同時,還將壯大佛山功夫演藝市場,編創功夫主題大型舞臺劇,將數字技術與功夫創意、舞臺藝術充分融合,打造佛山功夫演藝新IP。同時,還推動功夫電影、功夫創意設計、功夫動漫、功夫推拿、功夫電競等新業態發展。
完善公共服務體系 擦亮高質量文化名片
今年“五一”,家住樂從的陳同學在佛山市圖書館感受字里行間的那份充實,“假期去圖書館看書很安靜,很享受那一抹寧靜。”霍女士則對佛山市圖書館推出的“知書達里”網上預借服務贊賞有加,“線上下單,快遞送書到家,方便極了。”家住佛山新城的黃先生說,華陽橋底的籃球場是他經常去鍛煉的地方。可以說,越發完善的文旅體公共服務體系,讓市民的生活更有朝氣。實際上,自從成功創建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建設后,佛山便舉全市之力,通過各種創新方式,加快建成普惠性、高質量、可持續的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
7月11日晚,一場“致敬逆行者”的音樂會在瓊花大劇院舉行。這場音樂會不僅是佛山復工復產后的首場室內交響音樂會,還是佛山韻律2020佛山音樂季開幕式。優惠的票價、高水平的展演,讓佛山音樂季積累了不少粉絲。事實上,佛山十分重視高雅藝術惠民活動,高雅藝術展演自2009年以“魅力佛山 精品薈萃”冠名以來,一直通過政府補貼的形式,以公益惠民的價格面向大眾,以此助推佛山高質量文化導向型名城建設。
不僅如此,為了讓市民在疫情期間能享受到公共文體服務,佛山創新開展公共文體惠民活動。6月20日晚,“藝游佛山云上音樂會”在佛山祖廟萬福臺舉行,30萬網友通過在線直播與現場嘉賓一起欣賞了由廣州交響樂團演繹名家經典曲目。
堅持歷史文化傳承 建設嶺南風貌名城
疫情的到來并未阻擋佛山文化保護傳承的腳步。今年1月,佛山桑園圍入選為2020年度世界灌溉工程遺產國內候選工程。同樣,今年5月、6月,第一批廣東省歷史文化游徑、首批粵港澳大灣區文化遺產游徑相繼公布,佛山多條游徑上榜展示了佛山在文化保護傳承與旅游相融合的成果。作為嶺南文化的發源地之一,佛山堅持歷史文化傳承和保護,走歷史文化與城市融合之路,建設嶺南風貌名城,為今后發展增添動力。
不僅僅是在文化保護和傳承上取得不錯的成績,佛山在博物館之城建設上也有了新進展。據了解,佛山場館數量持續增長。截至2020年6月,佛山已有及在建博物館(紀念館、名人故居)141家(已有101、在建40)、美術館(藝術館)92家(已有90、在建2),廣東新石灣美術館新館、天意茛園香云紗博物館建成投入使用。通過博物館之城的建設,佛山新港原港區規劃打造成工業遺址公園、甘竹灘洪潮發電站建成甘竹灘洪潮發電站歷史展示館及順德中心溝圍墾工程歷史展示館……佛山的“舊改”越來越有文化味。
6月12日,“牽手·非遺賦彩全面小康”2020年佛山市文化和自然遺產日系列活動暨“廣東非遺購物節”佛山分會場啟動儀式舉行。非遺牽手購物節,擦出了不一樣的火花。(文、圖/劉鵬飛、鄒紅、麥靖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