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農業農村部印發《全國鄉村產業發展規劃(2020-2025年)》(以下簡稱《規劃》),對農產品加工業、鄉村特色產業、鄉村休閑旅游業、鄉村新型服務業等鄉村產業重點領域的發展做出具體規劃。
鄉村休閑旅游業是農業功能拓展、鄉村價值發掘、業態類型創新的新產業,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規劃》提出,到2025年鄉村休閑旅游業實現年接待游客人數超過40億人次、經營收入超過1.2萬億元,建設300個休閑農業重點縣、推介1500個中國美麗休閑鄉村和1000個全國休閑農業精品景點線路。筆者認為,實現以上發展目標,需要牢牢突出產品主線,在空間優化、品質優化、載體優化、服務優化上下功夫,不斷擴大鄉村休閑旅游業發展規模、夯實發展基礎、提升發展質量。
一是注重空間優化,進一步豐富鄉村休閑旅游產品類型。《規劃》提出圍繞鄉村休閑旅游重點區域,建設城市周邊、自然風景區周邊、民俗民族風情鄉村休閑旅游區和傳統農區鄉村休閑旅游景點。鄉村空間是鄉村休閑旅游發展的基礎,這四大重點區域基本涵蓋了鄉村休閑旅游產品的主要類型,即城郊型、景區依托型、民俗民族風情型、農業景觀提升型。
《規劃》這一安排體現了通過對鄉村空間的全面部署和布局調整豐富鄉村休閑旅游產品類型的思路。特別是對傳統農區的鄉村休閑旅游景點建設,體現了農旅深度融合發展和全域旅游理念。這就要求加大對傳統農業景觀、農業活動、農業產品等的“旅游活化”力度,為傳統農業創新發展注入旅游元素,激活傳統農業的休閑旅游功能,進一步拓展鄉村休閑旅游發展空間,不斷豐富鄉村休閑旅游產品供給。
二是注重品質優化,進一步提升鄉村休閑旅游產品特色。《規劃》從保持鄉村休閑旅游持久吸引力、競爭力、生命力的角度,提出鄉村休閑旅游要突出特色化、差異化、多樣化,實現差異競爭、錯位發展,走多輪驅動、多軌運行的發展之路。這對解決鄉村休閑旅游存在的項目雷同、業態相似、特色不足等突出問題具有現實意義。
鄉村休閑旅游的生命力在于品質,而特色是否濃郁是衡量品質高低的一個方面。從發展實際來看,鄉村休閑旅游的特色需要做強鄉村的“大特色”,切實把農耕文化、美麗田園、生態農業、古樸村落等特色資源與周末休閑、親子體驗、研學旅行、康養養老、拓展訓練等市場需求相結合,通過技術創新、文化創意,打造完全不同于城市旅游、度假旅游的特色鄉村旅游產品。同時,還需要做精區域內的“小特色”,即不片面追求“小而全”,而是注重與周邊及本地鄉村休閑旅游產品的配套組合,在特色景觀、地道美食、節慶活動等項目和業態上體現差異化,助推整個區域鄉村休閑旅游特色發展。
三是注重載體優化,進一步打造鄉村休閑旅游品牌。《規劃》提出實施以休閑農業重點縣、美麗休閑鄉村、休閑農業園區為載體的鄉村休閑旅游精品工程。縣、村、園區三大載體同步推進,有利于鄉村休閑旅游整縣統籌、整村發展,實現點面結合發展。同時,也有利于進一步引導政策、資金等進入鄉村休閑旅游領域,帶動鄉村休閑旅游規模化發展,為特色鄉村旅游目的地建設和品牌打造提供有力支撐。
四是注重服務優化,進一步提升鄉村休閑旅游質量。《規劃》明確將規范化管理、標準化服務作為促進鄉村休閑旅游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內容,提出健全標準體系、完善配套設施、規范管理服務等措施。服務水平是鄉村休閑旅游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指標,直接影響消費者能否玩兒得開心、吃得放心、買得舒心。這就要求主管部門、屬地政府、經營單位和從業人員始終把服務質量作為鄉村休閑旅游發展的第一要求,利用鄉村產業發展的政策機遇和市場機遇,堅持硬件與軟件相結合、標準修訂與執行相結合、專項培訓與常態化檢查相結合,用高水平、有溫度的服務不斷提高鄉村休閑旅游的服務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