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中國旅游研究院主辦的2020中國未來景區大會在江蘇省常州市金壇茅山旅游度假區·東方鹽湖城舉辦,來自相關領域的專家學者匯聚一堂,就旅游景區未來發展趨勢分析預判,并就新常態下景區如何發力進行了多番探討。
新變化
中國旅游研究院產業所研究員戰冬梅博士介紹,從2020年國家出臺文化和旅游相關政策的詞頻統計中發現,“景區”二字出現了170次,堪稱高頻詞匯,從這點可以看出景區在旅游業中的核心地位。而伴隨“景區”出現的,還有恢復開放、流量控制、門票預約、錯峰安排、安全有序等關鍵詞,由此也能夠看出景區行業正在發生的一些新變化和新趨勢。
一是控流量。從2月25日開始,文化和旅游部堅持分區分級的原則,疫情高風險地區景區暫緩開放,疫情中風險和低風險地區開放工作由當地根據實際情況來決定。4月13日,文化和旅游部聯合國家衛生健康委下發了安全有序開放工作的通知,提出景區接待游客量不能超過核定最大承載量的30%,7月14日起景區接待游客量從不得超過最大承載量的30%調到50%,9月18日起又調整到75%。二是短途旅游更受青睞。受疫情影響,人們開始重新發現身邊的美麗風景和日常的美好生活,其中參與文化休閑的游客比例達到78.9%,走進歷史文化街區、博物館、美術館等文化類場所的游客明顯增多。
美團門票高級戰略顧問趙立松表示,今年十一假期,美團做了一些數據統計,從數據中發現了幾個新特點。一是預約成為趨勢。今年使用美團做門票預約的訂單量比去年同期增長了72%,在二線城市這個數據增長比例達到了96%。二是本地游(包含省內游)趨勢明顯。根據美團數據統計,2019年國慶假期前三天的數據和今年國慶假期前三天的數據對比,在本地游、省內跨市游和跨省游三個統計項目中,本地游人次有所增加,省內跨市游和跨省游略微減少,說明本地游的恢復速度比跨省游要快。
世界旅游城市聯合會首席專家、全國休閑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副主任、中國旅游協會休閑度假分會會長魏小安表示,高頻次、短距離、低單價、大眾化旅游是未來發展的趨勢。不過,景區管理者也不能只追求趨勢化的東西,當下發展要采取“長短結合”“高低俱全”的方式,才能體現行業成熟性。從這個角度來說,旅游主管單位、旅游景區等要“各歸其位”,這個“位”要從旅游要素來分析。第一是運營要素,主要體現在旅游六要素的配套方面,這方面業界已經形成均質化運營,水平較高。第二是發展要素,涉及投資、管理、人才、信息、土地、市場,目前行業的短板就在于發展要素。第三是環境要素,涉及人身安全、財務安全、身心健康、綠色環保、社會友好、公共服務等,這方面屬于公共產品,要依靠政府來保障。所以,“各歸其位”需要政府抓環境要素,企業抓運營要素,中間的發展要素需要各方來平衡。
新探索
趙立松表示,隨著用戶呈現出本地旅游、深度旅游等需求變化,景區行業也出現了一些營銷痛點。一是本地營銷欠缺,如何讓本地客源再觸達、本省異市客源召回,成為新的問題。二是深度體驗不足,客戶需求變化主要體現在對旅游品質和內容的追求,所以要設法加強深度體驗方面的營銷。三是本地游頻次低,當前形勢下,景區不單要提高游客流量,更要提高游覽頻次,讓不來的人來一次,來過的人多來一次。
趙立松說,如果未來一段時間內疫情防控常態化,那么景區管理者就必須探索更多吸引游客、服務游客的方式,互聯網就是不二選擇。互聯網最大的價值是平臺作用,而不僅僅是一個渠道。以美團為例,一方面,美團是給消費者提供吃住行游購娛服務的平臺,另一方面美團也為景區做了很多賦能和支持,除了傳統的OTA業務,今年還給很多景區做了智慧景區建設、互聯體系搭建、景區評價管理等方面的系統,游客與景區的需求在美團上進行有效對接,既為游客帶來了便捷,也為景區帶來了流量。
默林娛樂中國區總經理(短途游板塊)張琪說,新冠肺炎疫情給旅游行業帶來了非常大的沖擊,疫情最嚴重的時候,景點全部關停,消費者居家隔離,旅游市場基本停滯。當時的默林就開始了新的探索,通過策劃一些品牌的公共展示活動、及時成立一支線上直播隊伍等方式,盡量保持品牌的曝光度。
張琪表示,疫情在重創旅游業的同時,也加快了行業改革的步伐,倒逼景區進行轉型升級、創新商業模式,整個行業一起步入“冷靜期”和“探索期”,在這個過程中默林逐步打開了線上營銷、互動的新局面,開始重視景區數字化提升,為下一步發展找到了發力點。
東方鹽湖城旅游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吳靜認為,未來一站式旅游目的地將會越來越多,有規模、有內容的綜合性景區會越來越受游客歡迎。為此,東方鹽湖城在一站式服務和個性化體驗方面進行了探索,例如進一步升級住宿體驗;打造了一邊吃飯一邊看秀的“江湖盛宴”演出;和抖音合作首創“國風大典”新IP,一經推出就受到各界歡迎,取得了非常好的營銷效果。
新機遇
戰冬梅表示,疫情防控初期,各大景區紛紛推出線上游覽項目,讓游客在家體驗景區別樣的美,成為一道旅游新風景;復工復產期間,為了應對限流防疫的需求,線上預約、電子圍欄、電子導覽等科技手段迅速在廣大景區得到了廣泛應用;進入常態化防控期,5G新技術也進入了景區場景,5G自動駕駛平臺、5G信息場館、掌上觀展的數字化存檔等,讓人們看到了科技與景區擦出的耀眼火花。未來,景區還將開辟更高級的數字化管理模式,利用大數據進行更為精準的營銷,用技術手段提升人文關懷和文化內涵,提供更加智慧的服務。科技讓生活更美好,也讓旅游更快樂。
中國通信業知名觀察家項立剛表示,人類發展離不開三樣東西:材料、能源和信息。人類至今已經經歷了六次信息革命,他認為第七次信息革命是智能互聯網,擁有移動互聯、智能感應、大數據、智能學習等新功能,對社會、文化、技術、產業、市場等方面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
他認為,智能互聯網的基礎是5G技術。當下,5G技術越來越多地應用在旅游景區中,幫助景區解決旅游安全、宣傳營銷、人性化服務等方面的問題。“舉個例子,如果有個游客從某景區山頂跳崖,景區為了防止悲劇重演,就必須加派人手巡邏。但如果運用5G技術,山上的智慧路燈桿就可以裝配高清視頻,5G技術會通過人臉識別技術分析人臉表情,發現其有自殺傾向,工作人員就可以盡快趕來救援。”項立剛說,以前通信運營商想在西湖建一個4G基站,被西湖管委會嚴詞拒絕了,但如今,西湖管委會主動找到運營商建5G基站,而且一次性批了750個。“如今,每一個游客到了西湖都愿意拿手機和家人分享西湖美景,如果網絡卡頓了,照片和視頻就不能順利分享出去,就會影響西湖的營銷宣傳。時代變了,景區的態度也變了,如今越來越多的景區加緊布局5G賽道,希望通過科技賦能改善管理服務水平,吸引游客到訪。”他說。
武漢三特愛樂玩旅游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譚震宇說,現在的游客對旅游體驗、旅游品質的要求更高了,對景區管理的要求也更高了,這就需要科技賦能來提升景區運營管理效率。“基于這樣的需求,我們和蝸牛景區管理集團共同打造了景區移動綜合運營管理平臺‘一機管’系統,該系統對接了30多個系統應用、100多個功能模塊,會幫助景區的多部門、多角色進行智能化流程的協作,能夠大大提升景區管理效率。比如,景區客運車隊隊長在使用‘一機管’后可以隨時查看車隊班次的排班情況,一旦出現游客擁擠擁堵等情況,就可以通過系統迅速調整車輛,及時解決突發問題。”他解釋,除了協調工作,該系統還可以對游客數據進行系統分析,幫助景區管理者了解景區運營狀態,調整營銷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