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我們一起去海南文昌,看火箭發射!”
這是今年11月,北京姑娘馮玨收到的一則朋友的邀請。隨后,她毫不猶豫買了機票,決定來一場說走就走的“追火箭”之行。
只是沒想到,文昌龍樓的酒店比她想象中的還要搶手,馮玨在距離發射之日還有兩天時提前到達,就已經占不到好的位置了。“能夠看到發射的酒店房間,早就預訂出去了,我好不容易在鎮上找到一間房,等到發射之日只能再跑去沙灘上看了。”馮玨笑著說。
事實上,許多人都和馮玨一樣感受到了,每每火箭發射前后,文昌龍樓小鎮上的酒店都是“一房難求”。航天,給這個小鎮的旅游業不斷“添火”,也給海南帶來了新客人。
預訂酒店需提前一個月
“準備,倒計時開始了!”“5、4、3、2、1,點火!”12月22日,長征八號火箭發射之際,文昌銅鼓嶺海暇民宿臨近的海邊,早已匯集大量人群,大家仰望著不遠處的發射塔架,紛紛舉起手機,提前架好相機的則默默開始倒計時,只待烈焰噴薄、火箭騰飛的那一刻按下快門。
文昌銅鼓嶺海暇民宿臨近海邊,靠近文昌航天發射場,是觀看火箭發射的理想之地,為占據觀看火箭發射的最佳位置,民宿的房間早已被住客預訂。“一旦有消息說什么時間有火箭發射,馬上就有訂房的客人了,有時提早一個多月,訂晚了就沒有了。”民宿負責人李雪松這樣告訴海南日報記者。
李雪松原本是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的建設者之一,發射場落成投入使用后,因看好文昌龍樓的發展潛力,他決定留在這里創業,于是在銅鼓嶺山腳的小漁村創辦了這家民宿。
“文昌是著名的椰鄉,龍樓小鎮三面環海,靠近銅鼓嶺自然保護區,生態環境非常好,本身就具備發展旅游業的資源優勢,加上航天,未來發展一定大有潛力。”李雪松說。
同樣看好龍樓航天旅游資源的還有“云卷云舒”民宿的創辦者黃元、祝影夫婦。“這兩年,每到發射時,客棧都是爆滿的,臨時找房很難,都要提前預訂。”祝影告訴海南日報記者,今年雖受疫情影響,平時的客流量不似去年,但得益于火箭發射任務的帶動,總體收益還算不錯。
海南日報記者注意到,每到發射前后,龍樓小鎮內的酒店、民宿價格都有所上浮,盡管如此,依然供不應求。前往文昌龍樓看火箭發射的游客常常三五成群,或是拖家帶口,不遠千里而來,就為見證那激動人心的時刻。在眾多的游客中,有不少“回頭客”,早已踏遍海南的各大景區,對海南的山山水水再熟悉不過,“追火箭”成了他們來海南的新動力;也有一些“航天迷”,借著“追火箭”的機會,順帶解鎖了海島美景。
研學和文創產品受關注
除了觀看火箭發射,日常的航天研學旅行、航天文創體驗也是人們來到文昌龍樓的理由。
文昌市旅游投資控股有限公司旅游運營總監馬俠告訴海南日報記者,近年來,前往文昌航天主題樂園的游客量逐年增多,航天科普大講堂接待了一批批來自島內外的青少年學子。每年4月,“中國航天日”來臨之際,文昌航天科普中心還會參與舉辦航天主題系列活動,傳承航天精神,讓更多青少年體驗科技魅力。
今年7月,長征五號運載火箭搭載天問一號探測器在文昌航天發射場發射,文昌國際航天城管理局、文昌市政府在此期間聯合主辦“火星之旅嘉年華”活動,“太空創想”系列產品在主辦方打造的“未來空間站”亮相,引起航天愛好者的關注。
“航天科普遇上航天文創,航天少年攜手太空創想,從文昌始發,這是人類對宇宙的浪漫探索。接下來,我們還將有更多航天文創產品在海南文昌落地,助力文昌航天文旅產業發展和海南自貿港建設。”未來宇航研究院相關負責人在出席“火星之旅嘉年華”活動時這樣表示。
接下來,未來宇航研究院還計劃在文昌國際航天城投資1000萬元設立航天研學總部基地,并與文昌國際航天城管理局共同打造和運營國內首個專業的航天文旅孵化器——“未來之旅孵化器”。該孵化器將匯聚國內外前沿的航天文化,行業內優秀的航天專家和教育專家,研發國內外具競爭力的研學和文創產品,以更具國際化的視野和思維制定行業標準、打造常態化標桿產品,促進行業發展,打造中國航天文旅新標桿,開拓中國航天文旅新模式,創造中國航天文旅新價值。
期待升級放大航天效應
航天,攪熱了龍樓小鎮。近年來,“航天小學”“航天農莊”“航天集貿市場”等有著“航天”烙印的招牌不斷在小鎮涌現,當地群眾紛紛圍繞航天主題創業就業。據統計,截至目前,龍樓鎮有商鋪900多家,其中酒店和賓館32家,創造了5000多個就業機會。2019年,龍樓鎮人均年可支配收入16514元,是2009年的3倍。
不過,在游客和創業者的眼中,文昌龍樓的航天旅游還可以做得更好。“除了餐飲和酒店,希望再多一些旅游配套和服務,例如航天科普和文創市集,可以讓游客購買到當地特色產品或航天文創紀念品。”馮玨說,雖然發射當天聚攏到龍樓的人很多,但是在小鎮逗留和消費的人其實并不多,許多人看完火箭發射,當天就離開龍樓了,小鎮缺乏吸引人游逛的航天特色消費,怎么讓客人留下來成為從業者思考的問題。
黃元也告訴記者,前不久,一位9歲的小住客讓他萌發了改造民宿的想法。“中國發射了多少火箭,成功的和失敗的,每代火箭的設計師是誰,這孩子說得一字不差,可惜客棧沒能提供更多的科普服務。”黃元說,他和妻子商量后,打算在民宿里增添更多航天元素,同時在村里建一個航天科普驛站,讓航天研學之旅與休閑度假之旅融為一體,讓游客在享受著陽光椰風的時候,暢想星辰大海。
“文昌龍樓的變化,大家有目共睹。我們期待會越來越好!”祝影說,文昌是個美麗的地方,相信隨著航天效應持續釋放,航天小鎮龍樓還將有更多航天元素注入,歡迎來自五湖四海的朋友常來看看走走。
記者手記:航天助力龍樓之變
“龍樓變了!”這是文昌市龍樓鎮百姓常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也是熟悉龍樓的人一個共同的感受。那么,龍樓到底哪里變了呢?筆者認為,龍樓之變,正是從一個普通的海邊農業小鎮向航天特色的旅游小鎮的轉變。
航天特色體現在市容市貌上,例如有隨處可見的火箭造型等航天元素;體現在航天對人流量的影響上,每逢火箭發射的日子,龍樓小鎮到處人山人海,各停車場、主干道路、沙灘上都擠滿人,幾乎是在一日之間,增加了十多萬外來人口。
當然,航天特色更體現在這里人們的謀生方式上。以紅海村委會的好圣村為例,這里村民原本世代靠打漁為生,如今借著建設美麗鄉村的東風,他們種植起航天育種瓜菜,發展鄉村旅游,借力航天帶動效應,吃上了“旅游飯”,成為遠近聞名的航天科技小康村。
要發展旅游,龍樓人的吃、住、行、游、購、娛等都在圍繞旅游發生變化。在“吃”和“住”方面,小鎮上的餐館和酒店,幾年來如雨后春筍般出現,文昌雞、龍樓海鮮的美名不脛而走,五星級酒店、海邊民宿更是從無到有,風格、價位不盡相同,滿足不同消費層次。
在“游”方面,龍樓三面環海,毗鄰銅鼓嶺3A級旅游景區,山海美景吸引游客紛紛前往打卡;此外,還有“春光椰子王國”觀光工廠和航天科普中心等。
在“購”和“娛”方面,是龍樓目前比較缺少的資源,這也是很多游客反饋的問題——“錢無處可花”。為此,文昌市政府正謀劃推動國際旅游消費中心項目建設,由央企魯能集團投資建設的“南洋·美麗匯”商業街已初具規模,期待精彩亮相。
( 海南日報記者 李佳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