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旅游研究院(文化和旅游部數據中心)日前發布《2020年旅游經濟運行分析與2021年發展預測》研究報告。報告提出,在大眾旅游新階段、小康旅游新時代,2021年旅游經濟將從全面復工復業走向消費、投資全面復蘇,大眾旅游新需求、智慧旅游新業態推動產業迭代和服務升級,全年發展預期相對樂觀。建議增加優質旅游供給,優化旅游發展環境,擴大國內旅游消費,為世界旅游復蘇發展貢獻中國方案。
報告認為,2020年全年旅游經濟總體呈現深度“U型”走勢,安全、品質、數字化,近程、自駕、夜間旅游成為年度熱詞。有多個值得關注的亮點,一是疫情防控期間旅游人主動擔當、積極作為,在自救和互助中取得了可圈可點的成就,贏得了廣泛的社會尊重。二是大眾旅游從未消失,數字化驅動的智慧旅游一直在創新。“限量、預約、錯峰、有序”成為旅游出行新趨勢,旅游治理水平加速提升。三是家庭休閑成為更加普遍的核心訴求,品質旅游加速演進。和家人一起出游的受訪者占比42%,位居首位,適合親子游或父母老人旅游的產品將更有市場。四是區域旅游接待和潛在出游力差距更加收斂,新業態發展潛力加速釋放。受疫情影響,游客更傾向“去人少一點的地方旅游”, 西北等開闊區域受青睞。五是游客滿意度穩中有升,旅游服務質量超預期增長。
報告提出,2021年旅游經濟預期相對樂觀。大眾旅游新階段和小康旅游新時代的特征將更加明顯,國民旅游權利更加普及,旅游消費升級愈發明顯;科技創新將進一步帶動智慧旅游升級,國內旅游大循環促進旅游消費回流,大數據加持的“限量、預約、錯峰”將是旅游出行的常態;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的“終結”將促使民眾找回“失去的旅行”,2021年居民出游意愿將保持在85%以上,旅游市場復蘇步伐勢必更快,2021年將是近年來旅游性價比的高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