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文化和旅游部印發《“十四五”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規劃》(以下簡稱《規劃》)。《規劃》對“十四五”時期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作出全面部署,提出在“十四五”期間,將推進城鄉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一體建設,并推動公共文化服務社會化發展。
《規劃》明確,要深入推進城鄉公共文化服務標準化建設,全面落實國家基本公共服務標準,進一步明確現階段基本公共文化服務范圍和標準,強化保障能力。適應高質量發展的要求,堅持盡力而為,量力而行,推動進一步完善和提升省、市、縣三級公共文化服務實施標準(服務目錄),確保內容無缺項、人群全覆蓋、標準不攀高、財力有保障、服務可持續。發揮標準引領作用,進一步完善公共圖書館、文化館(站)和基層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等公共文化機構建設、管理、服務和評價標準規范,健全城鄉公共文化服務標準體系。強化標準實施,開展標準實施情況監督檢查和評估,提升公共文化服務質量。建立標準動態調整機制,根據標準實施效果、經濟社會發展狀況和人民群眾精神文化需求等因素,適時調整相關標準。
《規劃》強調,完善城鄉公共文化服務協同發展機制,推進圖書館、文化館總分館制建設,提升縣級公共圖書館、文化館統籌協調、組織指導、服務援助能力,依托具備條件的鄉鎮綜合文化站、村級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和社會性文化機構等,設立分館或基層服務點。鼓勵以市為單位,增加社??ㄎ幕δ埽e極推動公共圖書館實現免注冊借閱,面向全民開展服務。推進城鄉“結對子、種文化”,加強城市對農村文化建設的對口幫扶,形成常態化工作機制。創新實施文化惠民工程,引導優質文化資源和文化服務更多地向農村傾斜。積極開展流動文化服務,通過流動舞臺車、流動圖書車、文藝小分隊等形式,把慰問演出、文藝輔導、展覽講座等文化活動內容送到百姓身邊。持續實施“戲曲進鄉村”活動。實施城鄉示范性文化和旅游志愿服務活動,促進城鄉志愿服務人員的交流互動和共同提升。
《規劃》指出,要以文化繁榮助力鄉村振興,按照有標準、有網絡、有內容、有人才的要求,健全鄉村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充分發揮縣鄉村公共文化設施、資源、組織體系等方面的優勢,強化文明實踐功能,推動與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融合發展。深入開展鄉鎮綜合文化站專項治理,完善效能建設長效機制。提升基層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功能。因地制宜建設文化禮堂、文化廣場、鄉村戲臺、非遺傳習場所等主題功能空間。保護利用鄉村傳統文化,盤活鄉村文化資源,重塑鄉村文化生態。加強“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建設管理,開展“藝術鄉村”建設試點,使藝術融入鄉土,提升鄉村文化建設品質。鼓勵開展鄉村節日民俗活動,舉辦“村晚”等群眾廣泛參與的文化活動。緊密結合美麗鄉村建設,培育鄉村網紅,開展民族民俗文化旅游示范區建設試點,規劃打造一批兼具教育性、藝術性、體驗性的鄉村旅游線路,推進鄉村文化和旅游融合發展。
此外,《規劃》還提出,要創新培育城市公共文化空間。堅持“人民城市”建設理念,提升城市文化治理能力,努力形成優質均衡,便捷高效的公共文化設施網絡,創新拓展公共空間,營造良好的城市人文環境。推動將公共文化設施建設納入城市建設總體規劃,圍繞城市發展戰略定位,根據人口分布等因素,科學規劃空間格局,提升覆蓋能力。新建公共文化設施要在征求公眾意見的基礎上,根據實際適當向城鄉結合部和遠郊區縣傾斜,補齊薄弱地區建設短板。落實新建改建擴建居民住宅區配套建設公共文化設施要求,編實織密基層公共文化設施網絡。加快推動社區文化“嵌入式”服務,將文化創意融入社區生活場景。推動將社區文化設施建設納入城市更新計劃,鼓勵社會力量參與,結合老舊小區、老舊廠區、城中村等改造,創新打造一批具有鮮明特色和人文品質的新型公共文化空間。
文化和旅游部相關負責人介紹,“十四五”期間,我國將實施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項目、戲曲進鄉村項目、民族民俗文化旅游示范區項目、鄉村網紅培育計劃等一系列城鄉文化惠民工程,不斷推進城鄉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一體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