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濟南5月31日電(秦來玲)鄉村的五月,恬淡又舒緩。
汽車行駛在山間,望著高聳的山脈,茂密又多姿多彩的樹木,仿佛置身于“綠野仙蹤”。
蜿蜒盤旋的山路 新華網發
蜿蜒盤旋的山路。新華網發
身臨五月的大地,腳下延伸出無邊的翠綠,那是五月的鄉村呈現出的最古樸的原色。這里就是山東省泰安市岱岳區泰山·九女峰鄉村振興示范區,以黨建引領鄉村振興打造出的美麗休閑鄉村。
如今的泰山九女峰,游人如織,鄉村游熱火朝天,已然成為鄉村振興齊魯樣板“新典型”。
據了解,近年來,泰安市強化黨建引領,創新推進組織聯建、人才聯育、產業聯營,激發農村要素資源活力、健全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強化組織和人才保障,著力開創鄉村振興齊魯樣板的泰安模式。
實施組織聯建 讓鄉村合力聚起來
泰安市岱岳區村莊多、規模小、資源分散,常年各自為戰,發展優勢不明顯。為突破農村發展瓶頸,岱岳區按照“黨建引領、統籌規劃、整合資源”原則,組織地域相鄰、產業相輔、優勢互補的村建立黨建聯盟。
航拍泰山九女峰鄉村振興片區 新華網發
為多渠道整合資金,高標準提升片區基礎設施建設,鎮黨委按照“鎮財政率先投入一部分、積極對上爭取一部分、吸引工商資本支持一部分”的辦法,先后投入資金4.4億元,實施道路建設、環境整治等項目56個。
同時,整合泰安市委組織部、市農業農村局等部門的鄉村振興相關政策資金,每年拿出60%以上資金優先支持聯盟內企業及鎮村,為聯盟的發展提供堅實的資金保障。
在泰山九女峰黨建聯盟的基礎上,泰安市組建了“泰安鄉村振興黨建聯盟”,搭建起全市信息、資源、資金、技術、項目、市場共享平臺,引領全市鄉村振興。
實施鄉村旅游行動,讓產業興起來
“以前很多村民沒有下過山,村干部下山開會帶兩雙鞋,年輕人要扛著自行車下山。”東西門村的支部書記朱士印說。
東西門村山林面積8000畝,現有村民54戶118人,平均年齡61歲,是典型的空心村、老齡村。
“故鄉的云”精品民宿 新華網發
網紅打卡地“故鄉的月”。新華網發
針對片區面臨的“老人留守”“無人振興”等問題,山東文旅集團在東西門村打造了“故鄉的云”和“故鄉的月”項目。其中,“故鄉的云”由高端民宿酒店、九女峰書房、泳池、餐廳、會議室等組成,是山東省首批五星級民宿,在為游客提供全方位的鄉村度假產品的同時,更是為當地村民提供了百余個就業崗位。
泰山九女峰書房。新華網發
“原來就是種種莊稼,打打栗子核桃,原先我們一年收入六千來塊錢,行情好的時候能掙個萬把塊。”現在,村民孫福泉在“故鄉的云”項目做保安,妻子楊慶花負責九女峰書房的保潔工作。由于在家門口干活方便,不用起早貪黑,老兩口一年能有七八萬元的收入。
泰山·九女峰鄉村振興示范區項目位于泰山西麓,與濟南交界。自然風光優美,文化底蘊深厚,發展鄉村文旅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
借助優勢資源,泰山九女峰打響“泰山茶溪谷”“山鄉嚴選”等特色品牌,并統一設計觀光路線,實現產品、市場、服務多層次產業鏈互補和企業間相融共促。
泰山九女峰牢牢把握鄉村振興的戰略要求,遵循鄉村振興基本原則,全面推進“五大振興”。實現了“零散村的集群振興、薄弱村的鳳凰涅槃、兩山理論的深度落地”。
實施引才聚人行動,讓人氣旺起來
推進鄉村“五大”振興是系統工程,而人才是鄉村振興中最關鍵最活躍的因素,抓好了人才培育,就抓住了鄉村振興的“牛鼻子”。
2021年,泰安市委組織部與山東文旅集團所屬山東省鄉村振興齊魯樣板研究院聯合成立泰安鄉村振興學院。學院統籌了市內外優質資源,帶動形成全域教學、實現資源共享,破解制約人才培育不系統、培訓質量不夠高等瓶頸問題,為鄉村振興提供智力支撐和人才保障。
同時,鎮黨委聘請全國知名黨建專家、優秀黨組織書記及本地“土專家”“田秀才”“致富能人”等組建起優質人才隊伍。還面向全市鄉村振興一線干部人才,精準開展實戰化培訓。打造獨具特色的鄉村振興產業鏈、生態鏈和創新鏈,力求在理論研究和實踐結合上體現“高度”、做出“特色”、形成“示范”。
為防止“富了老板,窮了老鄉”,指導企業、村集體、農民三方建立健全利益聯結機制,確保企業有活力、集體有收益、群眾得實惠。近年來,片區內19個村集體經濟由平均8.4萬元發展壯大到16.9萬元,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5006元提高到20463元,真正實現了強村富民。(視頻:閆燊 海報:耿曉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