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葉柿巖:做活“聊齋文化”,以文旅融合新范本打造國家級旅游度假區
魯網4月29日訊(記者 焦騰) 4月26日,在山東文旅·紅葉柿巖旅游區,國內知名戲劇品牌開心麻花邂逅淄博籍清代小說家蒲松齡著作《聊齋志異》,一場震撼人心的文旅盛宴上演,這也標志著開心麻花國內首部旅游演藝作品《奇幻聊齋》進入常態化運行新階段。此外,柿巖仙村同步亮相,紅葉柿巖文化旅游深度融合的又一生動實踐正在徐徐展開。
聊齋+柿巖+麻花,《奇幻聊齋》駐演開啟
“我們的名字不止是狐仙,每一個靈魂都千差萬別……我們的名字不止是狐仙,每一種色彩都卓爾不凡。”三百多年前,蒲松齡揮毫潑墨描繪出了一個志異世界,三百年后的今天,書中角色一一登場。
《奇幻聊齋》中,現代打工人阿泉偶遇癡情尋愛書生元豐,機緣巧合之下,二人一同入書,狐仙踏浪而來,水上360°水平旋轉舞臺瞬間化作流光溢彩的書中世界……演出當晚,劇場座無虛席,《奇幻聊齋》以現代化的戲劇和舞臺手段展現給各地游客,讓大家看到了聊齋的新魅力。
開心麻花聯席總裁劉巖表示,之所以選擇元豐和小翠的故事作為演藝主線,是因為該故事在蒲松齡作品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愛情中的喜與悲展現得淋漓盡致,“此外,我們在原故事的基礎上進行了改編,讓元豐和小翠能夠通過改寫命運重逢,這樣既保留了原故事的傳承,又有了新的發展,更符合當代年輕人敢愛敢恨的性格。”
“《奇幻聊齋》是一次大膽的突破,柿巖跟開心麻花合作,用喜劇的方式講述悲劇,用懸疑的手法重構平鋪的敘事,用古今結合的形式穿越時空,這本身就制造了一種強烈的沖突和反差,很符合當下年輕人的‘劇感審美’,能夠引導觀眾‘入戲’。”中國文化管理協會文化旅游專業委員會副會長孫小榮表示,情感的觸點是關于“一個等待和追尋的故事”,觀眾在觀看的過程中,能夠獲得一種喜悅的深情感動,輕松的人生思考——你所珍視的東西,值得你去等待和追尋!這就是這臺劇的成功之處。
360°旋轉水上舞臺倒映星月、103米威亞架設空中走廊、10米夢幻噴泉破水沖天,環形水上仙橋蜿蜒入戲......《奇幻聊齋》劇場的創新演藝空間也讓不少游客大呼驚艷。“峽谷之中,小翠從百米空中翩然而至,十米噴泉與音律共舞,臺側的觀眾與劇中角色共感知。這種感覺太奇妙了。”有游客告訴記者。記者了解到,自開心麻花成立以來,演出陣地從傳統的大中型劇場擴展到了更多樣的演藝新空間,演出形式也從舞臺劇發展到沉浸式和新喜劇。開心麻花劇場院線團隊在劇院設計、建設、顧問咨詢和工程施工方面形成了一體化的業務體系。“在紅葉柿巖《奇幻聊齋》表演空間中,我們根據當地條件,精心策劃并完成了水上舞臺的建設,這是我們帶領土建和技術合作團隊共同完成的。同時,為了應對不同的天氣情況,制定了多種預案,并根據天氣變化不斷調整舞臺監督的管理體系。”劉巖說。
在旅游演藝項目中,精準挖掘和提煉地域文化精髓使其成為演出的靈魂;在藝術表現形式與舞臺技術之間找到完美結合點,打造震撼的視聽效果是《奇幻聊齋》所追求的。“這個完美的結合點是‘審美的偏向’。中國人的審美是‘故事思維’主導的,我們習慣在故事中沉浸,也在故事中感動。因此,一臺優秀的文化旅游演藝,舞臺技術、舞美藝術、視聽藝術等都很重要,但這些都是為‘故事’服務的,‘故事’需要跌宕起伏的情節、情感激蕩的觸點。”提到未來該劇的提升,孫小榮認為,《奇幻聊齋》故事的情節力和情感力還有提升空間,但它無疑是當下山東文化演藝中的一個“異類”,代表著厚重歷史的娛樂化轉向。
串珠成鏈,打造地域特色演藝IP
山水逢君,方為至美。“狐影書夢”舞蹈中,書生執筆揮墨、狐仙踏霧旋身,愛意繾綣令人動容;蒲公寫書劇場里,蒲松齡先生創作背后的故事娓娓道來……聊齋IP在紅葉柿巖景區被不斷放大和深化。在這種創新深化的背后,則是紅葉柿巖景區對當下文旅市場和文旅項目的一種行業判斷和實踐。
《奇幻聊齋》便是紅葉柿巖文旅融合的又一生動實踐。
從燒烤到《羅剎海市》,淄博城市文旅的熱度越來越高,這也讓紅葉柿巖這樣的景區開始思考更有文化味的旅游產品。“從全國來看,近年來的沉浸式演藝、旅游演藝等都成為景區火爆的核心因素。早在2023年,我們就開始考慮將演藝與夜游結合打造一個旅游產品。當時與開心麻花團隊建立了聯系,2024年便確立了共同打造《奇幻聊齋》的合作想法。”山東文旅集團有限公司協同創新中心副總經理、山東紅葉柿巖旅游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李鵬介紹,2024年集中準備、劇本打磨、工程施工、冬季試演等,終于在2025年4月底正式駐場演出。
從景區角度來看,旅游演藝必須要具備獨特的在地文化,與此同時也要契合當下的流行文化。“《奇幻聊齋》放大了淄博本地的文化特色,柿巖仙村項目則是在《奇幻聊齋》風格下打造的適配項目。它所包含的沉浸式演藝、快閃、舞蹈、小品等都與聊齋風格相適應且符合當下游客所青睞的項目特點。”李鵬說。
夜晚,柿巖仙橋燈火次第綻放,霧森彌漫仿若星河傾瀉而下;清溪、藤蔓、茵茵綠植交織成夢幻雨林;廣寒宮闕中清冷絕美的嫦娥仙子月下起舞;異域風情胡旋舞的熱情奔放;活力四射的國潮古風快閃……柿巖仙村已然成為一座巨型的沉浸式劇本殺現場,游客們不再是旁觀者,而是化身故事的主角,循著精心設計的劇情線索,穿梭于百年古村的各個角落。在這里,游客可以與風度翩翩的書生吟詩作對,與靈動俏皮的狐仙共舞,親身感受“一步一景一故事”的奇妙體驗。
行進式互動演藝更受游客的青睞、文化旅游演藝常態化。孫小榮談到,“文化旅游演藝不再是一個固定演出的舞臺和劇場,而演變為一場隨時可以和游客互動的生活劇場,演員和觀眾的角色,逐漸消弭了,‘共演劇場’是未來的一個趨勢。”
值得注意的是,從項目業態來看,柿巖仙村項目除沉浸式演藝業態外還填充了旅游體驗、餐飲住宿等多種業態,讓該項目更加豐富和多元;從場景空間來看,柿巖仙村充分打造花海、雨林、瀑布群等場景,煙火十足且仙氣飄飄的出片場景備受游客青睞。
文化+創意+演藝是文旅景區制勝關鍵
根據中國演出行業協會發布《2024年全國演出市場簡報》,在2024年,旅游演藝演出場次18.93萬場,票房收入163.89億元,觀眾人數8542.23萬人次。隨著旅游消費者對“空城計”“空景計”等有建筑和空間,而無實質性體驗內容的厭倦,在新一輪“景區煥新”的優化提升工作中,預期文化旅游演藝將迎來增長高峰。“每座城市都應該有一場優質的演藝,以沉浸式體驗的方式向游客展示城市故事,也就是說,文化旅游演藝應該成為一座旅游城市的標配。”孫小榮說。
紅葉柿巖《奇幻聊齋》填補了淄博旅游演藝作品的空白。“柿巖運營以來,從游玩到沉浸式小型演出,從燒烤文化、煙火文化,到在地文化、流行文化的轉變和升級,始終堅持的就是被游客所接納和共情,而共情的關鍵就是對文化的呈現,這是旅游產品的核心所在。”李鵬說,這也是當下文旅景區破圈的制勝關鍵。
孫小榮認為,旅游演藝是“夜間體驗”的核心產品,目的是為了增強體驗,延長游客的消費時間,同時,優秀的演藝能夠點燃游客對一個地方歷史文化的探知情緒;主要是跟夜宿、夜宴、夜游、夜娛等“夜間經濟”結合起來,構成一個多元體驗的優質供給體系,供游客實現多維的體驗選擇。“對于紅葉柿巖來說,生態是底色,文化是場景;生態是存量,文化是增量。《奇幻聊齋》的出臺,代表著紅葉柿巖從一個生態觀光型的山地景區,向生態+文化的休閑型度假目的地的轉變,也掀開了紅葉柿巖以文化場景的重構來開啟‘第二次創業’的大幕。”
“二次創業”的過程中,紅葉柿巖正以國家級旅游度假區模式進行布局和打造。比如,不斷產出創意演藝、補充餐飲住宿業態、豐富“白+黑”夜游項目等。李鵬介紹,今年以來,紅葉柿巖打造了云上郁花園、柿巖仙村,后期還將有一系列的創意演出,這種高頻、高質的“創意+演藝”項目輸出讓游客體驗感、期待感倍增。“現代景區要不斷地生產創意、不斷地進行產品迭代,尋找游客的情緒共鳴點。文旅運營最大的難點不是一個熱點和爆點,而是持續穩定的爆點、系統的營銷、高質的配套服務等。現代文旅就是超級場景、超級營銷、超級產品、超級服務,缺少任何一個環節都無法持續發展,而做好這些內容成為頭部景區,才能獲得更多的生存發展空間。”李鵬表示。
2020年10月,紅葉柿巖試運營。僅2024年,紅葉柿巖客流量已達160萬人次。近五年來,紅葉柿巖項目從觀光游玩到新旅游場景體驗,再到餐飲住宿業態不斷填充、文化旅游深度融合的新演藝空間,火爆全網的熱搜接連而至,產品深化、景區發展的腳步走得扎實、長遠。
“未來三年,我們要做國家級旅游度假區,就要把住宿商業餐飲作為核心。而此處核心的配套便是聊齋主題演藝、園區沉浸式演藝,這也是流量的核心吸引物。在此基礎上導入淄博琉璃、博山美食、國內外連鎖餐飲品牌等,思考更多文化和商業的盈利模式。尤其是住宿業態,我們也將重點放在景區南部片區,計劃開發民宿、酒店、露營等一千間客房,實現度假常態化。”李鵬表示。
- 暫停中高風險地區跨省團隊游,山東省文旅廳聯動管理落實疫情防控工作
- 2021第五屆中酒展將延期舉辦
- 濟南跑馬嶺野奢營地將于近日正式營業
- 山東省文化和旅游廳公眾疫情防控溫馨提示
- 山東文旅廳下發通知:禁止組團赴中高風險地區旅游
- 快行動,嚴排查!魏家莊街道防疫工作再發力
- ODD陳思鍵2021全國巡演濟南站順利結束
- 一方有難 八方支援 --濟南聯通風雨兼程馳援鄭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