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網·閃電新聞4月30日訊 “同志們,執行‘派兵去山東’的指令!”山洞內,指揮員用刺刀在巖壁刻下作戰圖。這是銀座天蒙景區大型行進式沉浸實景互動演藝《沂蒙山小調》開幕的場景。
經過長時間的精心打磨,天蒙景區新創作的《沂蒙山小調》行進式沉浸演出已試演成功,今年“五一”小長假期間與游客們見面。
大型行進式沉浸式實景互動演藝《沂蒙山小調》,由電影《大突圍》劇組主創團隊親擔綱,演藝中宏大的戰爭場景、逼真的爆炸特效,將游客穿越到那激情燃燒的歲月,感受革命先輩們的壯志豪情,收獲前所未有的觀演驚喜。
該演出穿越到1940年的沂蒙山鄉,親歷軍民魚水情,觸摸“水乳交融”的紅色基因,再現八路軍與抗戰軍民一起打擊土匪惡霸,保護老百姓的場景。
派兵山東,星火燎原。“同志們,執行毛主席‘派兵去山東’的指令!”山洞內,指揮員用刺刀在巖壁刻下作戰圖。火線橋上,黨群同心。鐵索橋在炮火里扭曲成猙獰的琴弦,彈片撕裂空氣的尖嘯與木板碎裂聲混作一團。
沂蒙熱土,軍民情深。硝煙散盡的沂蒙山褪下戰甲,將蒼青峰巒浸入澄澈天光。繡娘銀針細挑,朱紅絲線在綢緞上游走,"保家衛國"四字化作鏗鏘誓言。山風掠過,金黃麥浪翻涌成流淌的詩行。
清剿黃沙,水乳交融。陰霾蔽日,黃沙會嘯聚為禍,燒殺擄掠涂炭生靈,百姓深陷煉獄。八路軍雷霆出擊,鐵流奔涌,烽火淬煉中,軍民水乳交融,匪幫分崩離析,首惡盡擒,村落重歸安寧。
抗大烽火,小調誕生。油燈在穿堂風里搖晃,李林與阮若姍的筆尖在彈痕累累的土墻上游走,墨色蜿蜒成跳動的音符。"沂蒙(那個)山上好風光……"試唱聲怯生生劃破寂靜,槍托敲擊木凳的節奏驟然響起,連重傷員也撐起身子應和。
車輪滾滾,生死與共。漫山遍野都是獨輪車!婦女們推著裝滿糧食的車,孩子們舉著“送郎參軍”的紅綢,白發老人顫巍巍地將布鞋塞進戰士行囊。“最后一碗米送去做軍糧”,這不是口號,是沂蒙百姓用生命書寫的誓言!
在這六幕演藝中,每一幕都有不同的歷史場景再現,讓游客在觀賞沂蒙山大自然風光的同時,感受戰爭年代的紅色革命故事。
同時,天蒙景區還將打造“紅色研學+生態觀光+非遺體驗”的產品體系,讓游客在“唱山歌、走山路、聽故事”中感悟沂蒙精神,讓紅色血脈永續流淌,“五一”假期,快來赴約這場精彩的演藝盛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