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消息: 這個“五一”假期,各地以新場景、新體驗、新消費為核心,將傳統文化與現代科技深度融合。出行平臺數據顯示,假期前三天,“五一”期間“夜游”搜索量同比增長超六成。層出不窮的新場景不僅成功“圈粉”八方游客,更以創新業態拉動消費升級。
夜幕降臨,在山東淄博的文旅紅葉柿巖旅游區,當地迎來首部旅游演藝作品《聊齋》,新打造的360度旋轉水上舞臺化作流光溢彩的魔幻劇場。假期前三天,紅葉柿巖總接待游客10萬余人次,帶動景區游客及營收同比增長10%,假期前三天直接拉動消費達823萬元。
這個“五一”,AI與機器人、智能光影技術等一批新的技術讓傳統景區不斷延伸出更多消費業態。出行平臺去哪兒大數據顯示,國內多個沉浸式體驗類景區門票預訂量,同比增長兩成以上。
河北省秦皇島山海關依托長城資源,以聲、光、電融合以及新媒體投影技術等技術,全新打造《觀·山海》大型長城情境光影秀。河南洛陽老君山,2025年首次在海拔2217米的金頂區域上,呈現一場由全息投影、機械舞臺和真人舞蹈融合的演出。此外,2025年,景區還引入了時下最時髦的“登山神器”外骨骼機器人和機器狗等設備,為游客提供多元化的游覽體驗。“五一”期間,該演出每日加演至6場,上座率達95%。
除了感嘆新技術手段帶來的震撼外,這個假期,傳統文化巧妙的“排列組合”也讓消費者耳目一新。
在河南鄭州中牟的“只有河南·戲劇幻城”,上新的《麥子啊麥子》《薛懷義》等4部微劇,各個劇場內座無虛席。景區地坑院內,非遺里的河南、布老虎和泥泥狗等3大非遺場館同步上新。近千款融合傳統技藝與現代審美的文創產品吸引游客駐足消費。游客在此體驗民俗手工、感受非遺魅力。
有別于中原傳統文化,在廣東省佛山市南海區西樵鎮,2025年首次推出“醒獅+粵劇+功夫”的跨界匯演。驚險刺激的水上飛獅,粵劇與武術的跨界大秀,而當夜幕降臨,國潮主題的創意煙花秀閃耀夜空,配合湖畔音樂會演出,為游客帶來一場視覺和聽覺的多元文化享受。
數據顯示,西樵山景區進園人數日均達5萬人次,較2024年同期增長200%,旅游綜合收入同比增長50%以上。
此外,“跟著AI去出游”“跟著龍舟去旅行”等一批新的服務消費熱度不斷攀升。平臺數據顯示,假期里各景區由異地游客貢獻的門票交易額同比增長15%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