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8日至10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寧夏考察,先后到吳忠、銀川等地,深入農村、社區、防洪工程、農業產業園區等,就統籌推進常態化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加強生態環境保護、推動民族團結進步進行調研。習近平總書記在…...[詳細]
文化和旅游部科技教育司近日發布《2020年度文化和旅游信息化發展典型案例名單》,58個案例入選2020年度典型案例。典型案例的遴選和推廣旨在落實《國家信息化發展戰略綱要》《“十三五”國家信息化規劃》有關任務舉措,促進科技成果向生產力…...[詳細]
6月13日,是我國第四個“文化和自然遺產日”。記者從國家林草局了解到,我國1985年加入《世界遺產公約》以來,已成功申報世界遺產55項,其中,文化遺產37項、自然遺產14項、自然與文化雙遺產4項。我國世界遺產總數、自然遺產和雙遺產數量均…...[詳細]
6月13日是2020年“文化和自然遺產日”(以下簡稱“遺產日”)。受疫情影響,今年的遺產日和往年不同,除了各地開展的線下活動外,在網絡平臺上開展的線上活動成為主流,同時拉動消費、脫貧攻堅、傳承文化、守護自然等主題更是賦予了“遺產日…...[詳細]
“地攤經濟、小店經濟是就業崗位的重要來源,是人間的煙火,和‘高大上’一樣,是中國的生機。”此前的5月27日,中央文明辦在今年全國文明城市測評指標中,明確要求不將占道經營、馬路市場、流動商販列為文明城市測評考核內容。這無疑為城…...[詳細]
近日,馬蜂窩旅游在其“媒體開放日”中公布,自2019年初加快布局短內容以來,截至今年5月,馬蜂窩短內容的滲透率同比去年上漲125%。 今年疫情爆發后,因線下旅游業務緊縮的影響,眾多旅游企業開始加入直播大軍。馬蜂窩也通過“旅游直…...[詳細]
《推動老工業城市工業遺產保護利用實施方案》提出要“完善工業博物館體系”“推動建設分行業、分區域、工業博物館體系”。將建立工業博物館作為主要任務之一,這成為工業博物館有序發展的政策基礎。?近年來,隨著工業遺產保護工作的不斷擴…...[詳細]
6月9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務院國資委、國家文物局、國家開發銀行聯合印發了《推動老工業城市工業遺產保護利用實施方案》。...[詳細]
經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批準的《關于2019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執行情況與2020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草案的報告》(以下簡稱《報告》),在部署2020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主要任務中,明確提出加快恢復鄉村旅游和休閑農業。《報告》…...[詳細]
經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批準的《關于2019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執行情況與2020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草案的報告》(以下簡稱《報告》),在部署2020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主要任務中,明確提出加快恢復鄉村旅游和休閑農業。《報告》…...[詳細]
6月13日是2020年的“文化和自然遺產日”,其中非遺活動的主題為“非遺傳承 健康生活”。對非遺的多維度弘揚、非遺資源線上線下展示以及舉辦非遺購物節等系列活動,不僅有利于加大非遺保護傳承力度,而且可以促進非遺可持續和創新性發展,助…...[詳細]
商場買東西分享至朋友圈,成交拿分成。這種電商習以為常的分傭模式,悄然在實體商場中出現。北京商報記者6月11日發現,上品折扣、銀泰百貨近期在試水分傭模式,傭金在2%-10%。不過,目前上述模式還未見理想效果。雖然一時激起消費者興趣,…...[詳細]
《全國重要生態系統保護和修復重大工程總體規劃(2021-2035年)》11日公布。國家發展改革委農經司司長吳曉在當日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說,規劃進一步突出重要生態系統和重大工程兩個“重”,不追求全域覆蓋,也不搞面面俱到,將重大工程的著…...[詳細]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新時代加快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指出:“堅持擴大高水平開放和深化市場化改革互促共進。堅定不移擴大開放,推動由商品和要素流動型開放向規則等制度型開放轉變,吸收借鑒國際成熟市場…...[詳細]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一個少數民族也不能少”“把保障黃河長治久安作為重中之重”,6月8日至10日,習近平總書記先后來到吳忠、銀川等地,深入農村、社區、防洪工程、農業產業園區等,就統籌推進常態化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鞏固脫貧…...[詳細]
隨著疫情進入常態化階段,各行業復工復產進度加快,消費券成為不少地區穩定就業、紓解困難、拉動需求的一種手段。據5月9日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新聞發布會的數據,全國28個省市、170多個地市累計發放消費券190多億元。其中,不同形式的文旅消…...[詳細]
6月5日,內蒙古自治區文化和旅游廳、內蒙古自治區財政廳聯合發布了《關于申報文化旅游商品傳承創新專項資金項目的通知》(簡稱《通知》),將采取財政補助和以獎代補的方式對文化旅游商品傳承創新項目予以支持。《通知》指出,將對文化和旅…...[詳細]